中国手游网 > 手游攻略 > 手游攻略 > 正文页

通讯:别样多数民族习俗 贵州从江瑶乡兴“嫁郎”

来源:搜狐 发布:2012-03-07 09:07 2月28日电题:别样多数民族习俗 贵州从江瑶乡兴嫁郎 在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乡摆翁村,历来有 嫁郎的习俗。瑶家人称这种男方上门入赘女方家的婚俗为嫁郎。在瑶家,凡有两个以上男孩的人家,都乐于让本人的孩子去上门。 在摆翁村,嫁郎和嫁女都一样盛大风景,...


     2月28日电

    题:别样多数民族习俗 贵州从江瑶乡兴“嫁郎”

    在贵州省从江县翠里瑶族乡摆翁村,历来有 “嫁郎”的习俗。瑶家人称这种男方“上门”入赘女方家的婚俗为“嫁郎”。在瑶家,凡有两个以上男孩的人家,都乐于让本人的孩子去上门。

    在摆翁村,“嫁郎”和嫁女都一样盛大风景,按外地习俗,出嫁接亲典礼多在午夜清晨停止。

    清晨零点,春寒料峭中,等候娶郎的“新娘”身着民族艳服,在伴娘等亲戚的陪同下离开男方家接“新郎”赵金万。唢呐声、锣鼓声,随同着鞭炮轰鸣声,拉开瑶家“嫁郎”典礼的尾声。新郎的父亲赵元生通知记者:“嫁郎嫁女都一样,我们都一样预备嫁妆。我大儿子曾经娶媳妇,老二与女友自在恋爱,女方那边没有男孩,嫁过那边去帮助照应那边的父母,我很支撑。”

    走廊上,亲戚们正在忙着搬运“嫁妆”,摩托车、电冰箱、电视机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,整整装了两车。新郎的哥哥赵金贵说:“这些嫁妆花去了两万多元,老弟说喜爱,我们就买给他,自己都好才是好!”

    清晨2点,奥秘的“出嫁”典礼开端,“新郎”的晚辈拿手帕牵着“新郎”从卧房进去。走到堂屋,新娘迎上,新娘走前、新郎走后,汹涌澎湃的接亲队伍重新郎家动身。临行时,赵金万对本人的父母说,不管生活在哪里,今后都会孝敬单方父母。

    一路的鞭炮、烟花、锣鼓,等到了“新娘”家已是清晨4时。拜堂典礼开端,依照习俗,“新郎”嫁过去要在阴阳教师的掌管下行12拜,与“新娘”一同拜夫妻和美等。拜堂后,新郎就改“赵”姓跟女方“邓”姓,正式成为邓家一员。

    25岁的赵金万在深圳一家汽车公司重铸车间任务,每个月有两千多元的支出。23岁的新娘邓银燕,往常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,每个月异样也有两千多元的支出。关于读过中专,在外任务生活过的赵金万志愿“嫁”到女方家,他的冤家颇感迷惑。

    赵金万说,他和邓银燕从小相识,后离开广东打工,但两地别离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,不断相亲相爱。

    “我们经常思念故土的一山一水,一花一木,更挂念家里的亲人。”新娘邓银燕通知中新社记者,本人的父亲是“双女户”,姐姐已出嫁成家,她深知本人肩上照应父母、养老尽孝的义务。固然也有很多男生向她表达倾慕之情,但她心中已认定了“招婿上门”这个贵州西北部瑶乡习俗,默默定了两个条件:男方家里必需是两个或以上男孩,同时男方要情愿嫁过去。

    在两人交往之初,邓银燕就跟赵金万提过“招婿”的条件,赵金万家里还有哥哥,正契合条件,加上都是同村人,都理解和认同“招婿”和“嫁郎”习俗,两个年老人很快就坠入爱河。往常,他们两口子决议等开春后再一同南下打工,赵金万说:“趁年老进来多挣点钱,当前回家搞生意养家生活,照应父母。”

    目前,摆翁村共有“嫁郎”26人,“嫁郎”都是自在恋爱志愿出嫁,瑶族同胞对此都坚持着往常心态,没有对他们表示蔑视。摆翁村村长赵元复通知记者:“这26名"嫁郎"人人婚姻幸运美满,儿孙满堂,年龄最大的已70多岁了。”

推荐阅读